公共圖書館 Week4 1005
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不是館設面積最大也不是藏書量最多更不是經費最多,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可以通過網路,可以在一個網頁中通過ctrl+F鍵搜尋,圖書館、書目、語言等,通過館際互借取得影本或電子檔,而現有的技術中OPAC、ISO239.50(Z39.50)、全國文獻傳遞(NDDS)都可以做到,技術到了但為何不執行?
Amazon.com三年前就提供三萬多筆書目資料,但亞馬遜本身只存放最暢銷的三十萬種圖書,可以在24小時內寄出;另外有四十二萬種較暢銷的書,接到訂單才轉發大盤商調貨,為24至48小時內寄出;絕大多數的現版書,在接到訂單後,才向出版社訂購,在目錄標示為二至六週內寄出;至於絕版書的部份,則標示為「很難找到」,要查詢包威爾(Powell)、其他大型書店的庫存或特別的尋書服務才可能找到,個人隱私權的安全考量,自動取得訂單、確認信用卡的信用額度、並安排遞送的運輸事宜;找出圖書的庫存位置,產生提貨清單,指示倉管人員把圖書取出或轉發訂單給大盤商與出版社。同時,還有電子郵件告知目前的作業進度,記錄交易的每個細節:人名、地址、書名等,藉以分析客戶的習性,在下次造訪時,提供更貼切的個人化服務,上述是亞馬遜的成功之道。以此推展到圖書館,以自有館藏滿足讀者的需求,再以資源共享的理念,設計出館際合作的方式,由其他的圖書館支援。
現有目錄很難滿足讀者需求,便利性、搜尋工具、個人化依照購書習慣推薦書籍、目錄和出版社合作在圖書館書目資料中加上封面、書衣、內文、連結至書評、讀者的評語、著者訪談,甚至推薦書籍加上專業判斷等等,是圖書館目錄及借還書應有的功能,還可有增加類別、推薦網路的搜尋引擎、討論群等對讀者有益的功能。
館藏發展也是一個爭議點,是要品質還是要需求,公共圖書館大部分的讀者很少閱讀專業性較高的期刊書籍,尤其現在書籍越來越多 ,以讀者為取向的館藏發展建立在以需要為主的館藏發展政策上,少數幾個圖書館員不可能比大多數的讀者更瞭解讀者的需要,讀者提供的購書建議如果不違反就應該接納。
我們如何能確定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本書就是古時作者寫的那一本呢?像金庸小說在報紙上連載的版本,就和現在出書版不同,出書後又大修小修了好幾次,雖然看起來還是一樣,可是卻有完全不同的感覺。那我們現在國文課本上讀的古文課文是否又是和最初流通的版本一樣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最初書籍流通只能借助手抄,而人力有時而窮,錯別字、書籍破損、戰爭等都會讓書籍傳承有改變甚至毀滅,如論語如此有名的作品,今人也不清楚它的作者,只能模糊的用可能是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來說明,更不用說其他了,不要課本說什麼我就相信什麼,只能用心思考判斷其合不合理才會發現我們所忽略的細節。
我們如何能確定我們現在讀的這一本書就是古時作者寫的那一本呢?像金庸小說在報紙上連載的版本,就和現在出書版不同,出書後又大修小修了好幾次,雖然看起來還是一樣,可是卻有完全不同的感覺。那我們現在國文課本上讀的古文課文是否又是和最初流通的版本一樣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最初書籍流通只能借助手抄,而人力有時而窮,錯別字、書籍破損、戰爭等都會讓書籍傳承有改變甚至毀滅,如論語如此有名的作品,今人也不清楚它的作者,只能模糊的用可能是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來說明,更不用說其他了,不要課本說什麼我就相信什麼,只能用心思考判斷其合不合理才會發現我們所忽略的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